終於,最後一天,鐵人賽完結了!感謝願意看到這篇的人們。我知道對鐵人賽來說,這是一個很放飛自我的主題,但也是我很想跟人分享的東西,因為相比於某個特定的技術,這些東西對我自己的軟體工程師職涯路上幫助更大,而且是深層且長遠的幫助,從職涯初期的懞懂開始,慢慢經年累月的思考與累積,最終才好似掌握了些什麼,好像有點東西可以分享給我以前的學生跟論壇上的大家。
這場鐵人賽也是我的第一次嘗試,連續 30 天分享的確是個難得的體驗,中間也經歷過低潮,當我試著把這種心態的起伏用一個曲線來描述後,赫然發現他其實也適用於各種其他事情上面,不論是做一個大型工程專案、帶班&課程設計、Leetcode 刷題計畫、跑 3000 公尺、168 斷食計畫、…,我都可以在差不多比例的時間點感受到有如下圖的動機與心境變化。(意外的是這跟達克效應的圖也滿相似的)。而如何學會掌握這條線就成為了關鍵。
這是一個完美的正向循環,這個成功的經驗不僅獲得經驗與能力,也會為你的下一次挑戰提供自信的來源。
十幾年前心理學家 Tal Ben-Shahar 在哈佛開的正向心理學課程,也是我很愛的一堂課,裡面提到每個人都有個幸福的基準線,且非常不容易撼動,不管遭遇到什麼特別好或差的事情,你的幸福感在暴漲與暴跌後,都會很自然的慢慢回到原本的基準線上,但仍有很少數的方式可以真的提高這條基準,其中之一就是選擇面對挑戰而非逃避。這次的鐵人賽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這樣的過程,覺得很開心。
但如果你定的目標太高(記得我們好幾天前的目標篇提到的嗎?),事情就可能有危險,你可能會走出如下曲線。
如果最後的狀況發生在職場上,就會衍變成不可收拾的地步,最終負氣離職,遙想好幾年前,我自己就曾經在某一份還不錯的工作機會中,因為跟主管工作模式嚴重相沖而遭遇到這樣的狀況,事後檢討起來會發現其實有很多可以提早改進的點,但事發當下真的已經完全沒辦法思考,陷入隧道視野之中,只想逃離這個環境,可見當時的我心態也還不夠成熟。
當然最好的狀況是,我們都能走第一張圖的路徑,但現實有時不得不接受第二張圖的挑戰,怎麼辦呢?這就是最後幾天談的東西發揮作用的時刻,如果你有足夠的練習,有排除慢性壓力,有學會正確的休息方式,就更能讓自己時刻保持平靜,可能就會有以下的圖中黑色線條路徑出現。我很希望當年的我能更早學會這些東西。
即使一開始就已經感到棘手,還走不到半路就已經早早進入壓力與障礙而感到厭倦,但由於你善於讓自己保持處於平靜且穩定的狀態,因此不會像之前一樣有太劇烈的動機滑落,也不至於觸發壓力帶來的情緒連鎖反應。也可以說,所謂的抗壓力,其實就是在描述你能多好的穩定住這條動機起伏的曲線,讓他不是大起大落,而是雖有高高低低,但總是盡可能保持穩步向前,從不放棄,最終達到目標。
這條動機曲線的平穩程度 = 一個人穩定可靠的程度
對於一個好的工程師來說,越能有這樣心境的人,人們會覺得越成熟且可靠,反之時常大起大落的人,即便技術能力很強,也可能會給人不可靠的印象,不知道你何時會突然爆炸,而不敢把重責大任交付給你。
假想一下你是主管,假如現在有個很好的機會,你會更想給團隊中的那個人呢?這還僅是工程師的角色而已,若還想走得更長更遠,成為 Team Lead 或 Tech Lead 甚至 CTO,那比起技術的鑽研,這些穩定的功力其實更加重要且寶貴。而當我在面試別人時,也同樣會把技術與穩定度都當作很重要的參考點。
好啦!到這邊,終於,真的,完全結束啦!非常感謝所有觀看與喜歡這些文章的網友,感謝有你們陪伴我度過這 30 天挑戰,希望這些東西能給你們帶來幫助,也感謝鼓勵我參賽的上屆 DevOps 組冠軍小賴。
當然,雖然寫了這麼多天,但在這整系列的巨大的主題之上,我目前所知鐵定也僅是冰山一角(搞不好還正好就在愚昧之巔的頂峰?),所以今後我也會繼續追尋與思考這些問題,或許又會有全新的想法與突破,希望那時候可以回來改寫或補上更多對大家有幫助的心得與知識,也歡迎任何人,如果在系列中有發現任何不同的觀點與想法,都可以直接提出來討論,幫助我適應出更好的基模。